主題為「緊急狀況下的回應」的2009年國際母乳哺育週剛在過去的8月份結束,今年的主題主要是強調母乳哺育在全球緊急狀況時扮演救命的角色。
8月也是最多婦女生產的月份。其中一位好友也升級當了媽媽,向她道賀後,初為人母的她開口的第一句話即問我:「我怕產假回去上班時,沒有時間擠奶……。如果沒有擠奶兩三天,會斷奶嗎?」她是在暗示產假結束後,公司不給她在職場擠奶的方便。
友人其實是有意純母乳哺育6個月,但又擔心重返職場後得不到僱主的支持與諒解,她可能會因為沒有彈性的工作時間而受不了職場上的壓力,續而放棄了失業,當個全職媽媽或「黃臉婆」了。
社會不是在鼓吹婦女走出廚房嗎?但為何又不體恤諒產婦面對的職場挑戰,沒有給欲純哺乳的職業產婦彈性的工作時間,間接逼她們在家庭與事業之間任選其一。
其實,國際勞工聯盟母職保護公約第103條文闡明,僱主必須為產婦提供12週的產假及每個工作天支薪的哺乳休息時間。
根據國際母乳哺餵行動聯盟(WABA)的聲明,純母乳哺育是嬰兒最安全、健全且持久的餵食方法。但不幸的是,在許多國家,尤其是我國,純母乳哺育是罕見的,導致許多職業產婦在產後面對職場的挑戰,尤其是沒有彈性的工作時間。
該聯盟自1999年即以不同的主題來推廣國際母乳哺育週,目的是希望促進社會各階層,包括母親、家庭、保健專業人員及僱主對純母乳哺育的重要性。
而國際母乳哺餵行動聯盟在2004年的國際母乳哺育週的主題更是「幫助大家瞭解純母乳哺育,相信它的好處,進而找出方法來支持並鼓勵媽媽純哺育母乳」。
然而,經過多年的努力,我國的社會是否有了這方面的覺醒,以及民主對產婦,還是個問號。儘管國際母乳哺餵行動聯盟的秘書處有幸設在馬來西亞,而且還是在檳城這個小島,但是,一般國人對於純母乳哺育這個行動,似乎沒有概念,無法成為上班產婦的後盾。
當談到上班產婦欲哺乳的問題,每個老闆都會口口聲聲說支持產婦哺乳,但當他們真正面對時,他們會採納民主的做法嗎?
當婦女要求彈性的工作時間,老闆說:「只要不影響到其他員工,……。」當談到彈性的工作安排,老闆更會說:「妳已經生產了,大家都把妳當正常人看……。」當公司開會,她要求早退,老闆會說:「盡量留下來吧。」如果能,難道她不想嗎?難道要她開到晚上10時,讓家里等著哺乳的嬰兒餓肚子嗎?
無論面對怎樣的挫折感,產婦千萬別氣餒,因為,她是在哺育下一代,為社會造就接班人。那怕社會是多麼的不體諒她,她只要做好本份就是了。
那怕她最壞的打算是放棄失業,再度走進廚房,全心全意的哺育她的寶寶世界上最不受污染的母乳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